谈起延安,自然想到它是革命圣地,在这里,“圣”字被使用得已经到了颠峰造极的地步,其使用频率之高,运用之广,无不让人瞠目结舌,从大酒店到小旅馆,从大商场到小店铺,名称中时有出现“圣”字,大有泛滥成河之势。如果现在要开一家名字有“圣”字的商店,估计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时候要查上好半天时间才能保证名字不重复。在延安,毛泽东的头像跟“圣”字出现的概率同样大,街道上时能见到毛泽东的画像,大大小小小的喷画高耸在各大红色旅游景点和街道上,那情那景煞是壮观, 当地民众对毛泽东的爱戴由此可见一斑。每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有毛泽东的头像的徽章出售,延安的人们乃至全国的人民似乎已经把他当成了神,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而商贩们正利用这种神的能力,在延安各个旅游景点兜售着这些成本很低但价格很高的徽章,创造着巨大的利润。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个革命圣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浓厚的商业氛围在延安处处可见,人人都为利而忙,延安人的淳朴已经有所削减。在街上问行人名字的时候,延安人多少是保持一点警惕的,更有甚者连名字都不说,然而,这种情况还并不广泛,大多数的人还是非常愿意和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在街上询问路时,他们会不惜几毛钱而打电话帮你问路,延安人可以淳朴到这种地步,真是难得,相对香港而言,真是天涯之别,在香港,电视经常播放请勿借陌生人电话的公益广告,它告诉我们防人之心必须有之。也许香港人来这里,他们的灵魂可能会得到净化的。
延安整个城市呈狭带状,沿延河分布,四面环山,可谓是“塞上咽喉”,延安的道路并不宽敞,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小车不断增加,停在路边,使整个道路更显得拥挤。城市两边的房屋沿山而建,许多窑洞如堡垒一般贴在山上,这里的房地产业并不发达,城市的高楼并不多,几个大型的项目正在这里施工。延安的的士非常难搭,必须要到特定的地方才能搭到车,因为一些街道并不允许停车的,但是这种不允许停车的规定显得非常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性往往要乘客走几十米到几百米的路程,而且等车也须花较长的时间。的士收费时经常化零为整,四舍五入,多收你一点钱。但是的士并没有自动发票的功能,一般给需要报销费用的乘客撕下面值伍圆、十圆的发票。
延河是延安的主要河流,然而由于上流修建了堤坝,到达延安城区的水很少,而且含沙量大,修建在河上的桥梁实际上具备了立交桥的功能,一场大雨过后,水才有明显的增加。河床与其他地方的河流一样,也长满了野草,甚至是在河床上种起了具备观赏意义的花草。延河有一些小广场和小公园,这些地方一道傍晚便聚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来此休闲放松,场面可谓人山人海,出现这种状况不得不让人产生许多疑问,到底是延安的人多,还是延安的空地少呢。
0 评论 :: 圣地延安轻触
发表评论
发表你的高见吧